錯過了成為“海大宇”的深圳安防,究竟路在何方?
在圖敏逐漸沒落之后,這家傳奇企業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從這里曾經相繼走出三家知名的企業:朗馳欣創、深圳黃河數字、以及深奧。
其中,黃河數字曾一度在中國安防行業的網絡監控領域占據行業前三的位置。但是由于經營等多方面原因,黃河在后來逐漸走向了衰落。而從黃河之中,又孵化一家至今依舊在市場中占有穩固地位的細分領域明星企業——深圳巨龍創視,在前一段時間的走訪中,智東西也親自拜會了這家企業,并與其創始人進行了深入交流。
巨龍創視由曾經的黃河研發總監孫成智創立,在2013年,孫成智離開黃河獨立創業,目光依舊瞄準老行當,做安防行業的軟硬件方案提供商。
。

巨龍創視創始人孫成智
憑借著此前積累多年的研發經驗以及清晰的定位,巨龍并未選擇直接與來自杭州的海大宇硬碰,而是選擇智慧校園、智慧社區等更加細分的方向。與此同時,憑借著在硬件上的積累與行業認知,巨龍還與商湯、曠視等企業達成合作,成為其攝像頭、智能分析盒子等產品的主要代工廠商之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清晰定位。
與黃河一道,同樣出身自圖敏的朗馳欣創則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2005年創業之前,曾作為圖敏研發工程師的彭志遠曾先后參與圖敏系企業的球形攝像機、音視頻壓縮卡以及DVR的設計。而在創業之后,彭志遠也一度帶著朗馳欣創在IPC模組市場成為業界翹楚。
但是與巨龍不同,早在2009年前后,朗馳欣創團隊就已經提前感受到了IPC市場的逐漸向巨頭集中的趨勢,恰逢在一次比賽看到了一組來自成電學生的比賽成果,朗馳欣創從中發現了來自紅外檢測行業的一次巨大機會。也正是從那時起,朗馳欣創開始逐步退出傳統的IPC模組市場,并主攻紅外檢測方向。在最開始的兩年中,對于工業領域的紅外巡檢,當時國內尚處起步階段,據朗馳欣創的銷售總監吳寧表示,當時的大力投入差點讓朗馳從行業的先驅一轉成為先烈。
但好在從2010年前后,國家電網的紅外巡檢開始招標,一臺設備起步價就在百萬級別,而當時國內能做紅外電力巡檢的企業尚不多見,朗馳欣創也自此成為了其中最早收割行業紅利的一批。時至今日,朗馳欣創早已完成從傳統安防向紅外安防行業的轉身,在智能紅外機器人以及智能紅外設備兩大領域成為新的行業翹楚。

而這兩家企業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深圳安防行業過去的發展歷程與如今新的生存模式。
對于深圳安防企業到底為什么難以做大?,如今的巨龍創始人孫成智以及一位行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過于便利的產業鏈發展反而成為了很多深圳安防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所在。
具體來說,以華強北為代表,憑借著豐富的電子零器件、五金元器件等資源,很多深圳的安防創業者只需打車去華強北轉一圈,產業鏈就能夠基本搭建完成。與此同時,深圳濃厚的創業氛圍加持,往往企業還未真正做強,便有核心員工離職創業,因此曾有人笑言在2012年前后,深圳安防的現狀是近萬CEO齊聚深圳。
長此以往,企業一方面是無法做大,另一方面,也難以形成核心的技術以及資源積累,一旦面臨大企業的降維打擊,自然哀嚎一片。更何況,一直以來安防都是一個以技術為驅動的行業,以杭州為例,僅僅宇視一家,截止2018年年底,專利數量就已經達到1869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83%,而對于深圳的許多中小安防企業而言,一方面既缺乏像浙江那樣的豐富高校人才來源,另一方面,企業難以做大在技術上的積累也自然一窮二白。
盡管濃厚的創業氛圍與資金加持,深圳在短期內曾創下四千多家安防企業數量的盛況,但是云龍混雜才是真正的行業現實,2013年前后,隨著安防行業的巨頭效應進一步增強,深圳企業應聲一多倒閉千家,有的直接老板本人跑路,做工廠的被人追債搬空了設備,搞出口的直接出血甩賣,其中深圳中科視安則因為欠債3000余萬,老板直接失聯。
此外,來自杭州的壓力,又為深圳企業內部的爭斗點了一把火,為了生存,深圳企業內部也掀起了一輪猛烈的價格戰,進一步價格越低,質量越差,深圳小微企業的安防口碑也就越來越差,一連串的連鎖效應之下,淘汰進一步加速。
但是好在經歷過一輪血的教訓之后,深圳一些安防企業最終覺醒,雖然已經錯過了成為巨頭的機會,但是卻在諸如屏幕、IPC代工、家用市場等一眾細分領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強項所在,最終以一種頑強的姿態存活下來。2018年,英飛拓整體營收達42億,與宇視同年營收相差無幾,以創維群欣為代表,一眾屏幕廠家也同樣在安防領域大放異彩。
此外,加上攪局者華為,以及以云天勵飛為代表的一眾AI企業加入戰局,深圳安防經歷了沒落十年之后,又以一種新的姿態重返戰場。